在线学习
重点科目
初中数学
高中数学
高等数学
线性代数
概率统计
高中物理
数学公式
主要科目
复变函数
离散数学
数学分析
实变函数
群论
数论
未整理科目
近世代数
数值分析
常微分方程
偏微分方程
大学物理
射影几何
微分几何
泛函分析
拓扑学
数学物理
趣味数学
科数网
题库
教材
高考区
考研区
VIP
科数网
题库
在线学习
高中数学
高等数学
线性代数
概率统计
高中物理
复变函数
离散数学
实变函数
数论
群论
你好
游客,
登录
注册
在线学习
高中物理
第十五章 原子结构与波粒二象性
康普顿效应和光子的动量
最后
更新:
2024-01-09 08:43
查看:
282
次
反馈
刷题
康普顿效应和光子的动量
光可以与介质中的物质微粒发生散射, 改变传播方向。 1918 1922 年, 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研究石墨对 X射线的散射时, 发现在散射的 X射线中, 除了与人射波长 $\lambda_0$ 相同的成分外, 还有波长大于 $\lambda_0$ 的成分, 这个现象称为康普顿效应 (Compton's effect)。康普顿的学生, 中国留学生吴有训测试了多种物质对 $\mathrm{X}$ 射线的散射, 证实了该效应的普遍性。 按照经典物理学的理论, 人射的电磁波引起物质内部带电微粒的受迫振动, 振动着的带电微粒进而再次产生电磁波, 并向四周辐射, 这就是散射波。散射的 $\mathrm{X}$ 射线频率应该等于带电粒子受迫振动的频率, 也就是人射 $X$ 射线的频率。相应地, X射线的波长也不会在散射中发生变化。因此, 康普顿效应无法用经典物理学解释。 康普顿用光子的模型成功地解释了这种效应。他的基本思想是: 光子不仅具有能量, 而且具有动量, 光子的动量 $p$ 与光的波长 $\lambda$ 和普朗克常量 $h$ 有关。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式为 $$ p=\frac{h}{\lambda} $$ 在康普顿效应中, 当人射的光子与晶体中的电子碰撞时, 要把一部分动量转移给电子, 因而, 光子动量可能会变小 (图4.2-6)。从 (2) 式看, 动量 $p$ 减小, 意味着波长 $\lambda$ 变大, 因此, 这些光子散射后波长变大。  基于这个假定的理论结果与实验符合得很好。康普顿 效应让人们对光子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康普顿因此获得了 192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刷题
做题,是检验是否掌握数学的唯一真理
上一篇:
原子核的组成
下一篇:
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理论
本文对您是否有用?
有用
(
0
)
无用
(
0
)
纠错
高考
考研
关于
赞助
公式
科数网是专业专业的数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