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数网
数学题库
数学试卷
数学组卷
在线学习
电子教材
科数
试题
试卷
学习
教材
VIP
你好
游客,
登录
注册
在线学习
高中物理
第八章 静电场与粒子运动
电场线的应用与静电的防止
最后
更新:
2024-12-15 12:30
●
参与者
查看:
75
次
纠错
分享
参与项目
词条搜索
电场线的应用与静电的防止
1.电场线的特点 (1)电场线从正电荷或无限远出发,终止于无限远 或负电荷. (2) 电场线在电场中不相交. (3)在同一幅图中,电场强度较大的地方电场线 较密,电场强度较小的地方电场线较疏。 (4)电场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电场强度方向. (5)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降低。 (6)电场线和等势面在相交处相互垂直. 2.静电平衡 (1)定义:导体放入电场中时,附加电场与原电场的电场强度在导体内部大小相等且方向相反,使得叠加电场强度为零时,自由电荷不再发生定向移动,导体达到静电平衡状态。 (2)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的特点 (1)导体内部的电场强度 处处为零。 (2)导体是一个等势体,导体表面是等势面. (3)导体表面处的电场强度方向与导体表面垂直。 (4)导体内部没有净电荷,净电荷只分布在导体的外表面上. (5)在导体外表面越尖锐的位置,净电荷的密度(单位面积上的电荷量)越大,凹陷的位置几乎没有净电荷。 3.尖端放电 导体尖端周围电场使空气电离,电离出的与导体尖端电荷符号相反的电荷与尖端的电荷中和,相当于导体从尖端失去电荷。 4.静电屏蔽 处于电场中的封闭金属壳,由于内部电场强度处处为 0 ,从而外电场对壳内仪器不会产生影响。 ## 判断 1. 电场线和电场一样都是客观存在的. $(\times)$ 2. 电场线不是电荷的运动轨迹,但根据电场线的方向能确定已知电荷的加速度的方向. ( $\sqrt{ }$ ) 1.两种等量点电荷电场线的比较 ![图片](/uploads/2024-12/e7d021.jpg) ![图片](/uploads/2024-12/6126c0.jpg) 2.电场线的应用 (1)判断电场强度的大小:电场线密处电场强度大,电场线疏处电场强度小. (2)判断静电力的方向:正电荷受力方向与电场线在该点切线方向相同,负电荷受力方向与电场线在该点切线方向相反. (3)判断电势的高低与电势降低得快慢: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最快,且电场线密集处比稀疏处降低更快. `例` 如图所示是一对不等量异种点电荷的电场线分布图,带电荷量大小分别为q和2q,两点电荷间的距离为2r,P、Q两点关于两电荷连线对称,静电力常量为k.由图可知 A.P、Q两点的电场强度相同 B.M点的电场强度小于N点的电场强度 C.右边的小球带电荷量为-2q D.两点电荷连线的中点处的电场强度大小为 ![图片](/uploads/2024-12/0c3026.jpg) 解:电场线的疏密表示电场强度的相对大小,根据题图可知,P点电场强度大小等于Q点电场强度大小,但是两点电场强度的方向不同,则电场强度不相同,故A错误; 同理,M点的电场线较N点密集,可知M点的电场强度大于N点的电场强度,故B错误; 根据电场线的方向可知,右边的小球带负电,但是带电荷量小于左边球的带电荷量,故右边的小球带电荷量为-q,故C错误; 依据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公式 $E=k k_{r^2}$ 及叠加原则, 则两点电荷连线的中点处的电场强度大小为 $E_{\hat{\tilde{\theta}}}=k_{r^2}^{\frac{2 q}{r^2}+k_{r^2}^q}=3 k_{r^2}^q$, 故 D 正确. `例`例10 (多选)电场线能直观地反映电场的分布情况.如图甲是等量异号点电荷形成电场的电场线,图乙是电场中的一些点;O是电荷连线的中点,E、F是连线中垂线上关于O对称的两点,B、C和A、D是两电荷连线上关于O对称的两点.则 A.E、F两点电场强度相同 B.A、D两点电场强度不同 C.B、O、C三点中,O点电场强度最小 D.从C点向O点运动的电子加速度逐渐增大 ![图片](/uploads/2024-12/167c6f.jpg) 解:等量异号点电荷连线的中垂线是一条等势线,电场强度方向与等势线垂直,因此E、F两点电场强度方向相同,由于E、F是连线中垂线上关于O对称的两点,则其电场强度大小也相等,故A正确; 根据对称性可知,A、D两点处电场线疏密程度相同,则A、D两点电场强度大小相等,由题图甲看出,A、D两点电场强度方向相同,故B错误; 由题图甲看出,B、O、C三点比较,O点处的电场线最稀疏,电场强度最小,故C正确; 由题图可知,电子从C点向O点运动过程中,电场强度逐渐减小,则静电力逐渐减小,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电子的加速度逐渐减小,故D错误. `例` 如图所示,不带电的金属球N的半径为R,球心为O,球N左侧固定着两个电荷量大小均为q的异种点电荷,电荷之间的距离为2R.M点在点电荷+q的右侧R处,M点和O点以及+q、-q所在位置在同一直线上,且两点电荷连线的中点到O点的距离为5R.当金属球达到静电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片](/uploads/2024-12/a8dd5d.jpg) A.M点的电势低于O点的电势 B. $M$ 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为 $\frac{8 k q}{9 R^2}$ C. 感应电荷在球心 $O$ 处产生的电场强度大小为 $\frac{5 k q}{144 R^2}$ D. 将一电子由 $M$ 点移到金属球上不同点,克服静电力所做的功不相等 解:金属球靠近M点的位置感应出负电荷,虚线上在M点右侧部分电场线向右,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逐渐降落,处于静电平衡的金属球是一等势体,M点的电势高于O点的电势,A错误; $M$ 点的电场强度大小由三部分组成, 等量异种电荷的电场和金属球上的感应电荷的电场, 等量异种电荷在 $M$ 点的电场强度之和为 $E=\frac{k q}{R^2}-\frac{k q}{(3 R)^2}=\frac{8 k q}{9 R^2}$,方向水平向右,金属球上的感应电荷在 $M$ 点产生的电场强度之和也水平向右, 故合电场强度要大于 $\frac{8 k q}{9 R^2}$, B 错误; 金属球处于静电平衡内部电场强度处处为 0 , 等量异种电荷在 $O$ 点的电场强度之和为 $E=\frac{k q}{(4 R)^2}-\frac{k q}{(6 R)^2}=\frac{5 k q}{144 R^2}$, 方向水平向右, 所以感应电荷在球心 $O$ 处产生的电场强度大小等于 $\frac{5 k q}{144 R^2}$, 方向水平向左, C 正确; $M$ 点与金属球上不同点间的电势差相等,将一电子由 $M$ 点移到金属球上不同点,克服静电力所做的功相等,D错误.
上一篇:
电场强度的叠加
下一篇:
电荷守恒定律
本文对您是否有用?
有用
(
0
)
无用
(
0
)
初中数学
高中数学
高中物理
高等数学
线性代数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复变函数
离散数学
实变函数
数论
群论
纠错
题库
高考
考研
关于
下载
科数网是专业专业的数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