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学习
重点科目
初中数学
高中数学
高等数学
线性代数
概率统计
高中物理
数学公式
主要科目
复变函数
离散数学
数学分析
实变函数
群论
数论
未整理科目
近世代数
数值分析
常微分方程
偏微分方程
大学物理
射影几何
微分几何
泛函分析
拓扑学
数学物理
趣味数学
科数网
题库
教材
高考区
考研区
VIP
科数网
题库
在线学习
高中数学
高等数学
线性代数
概率统计
高中物理
复变函数
离散数学
你好
游客,
登录
注册
在线学习
离散数学
第七章 群与环
环的定义与性质
最后
更新:
2025-04-20 16:13
查看:
104
次
反馈
刷题
环的定义与性质
## 环 环是形如 $[R ; \circ, *]$ 的代数系统,其中 $R \neq \varnothing, \circ, *$ 为定义在 $R$ 上的两个二元运算。习惯上称。为加法,*为乘法,并写成 $[R ;+, \cdot]$ 。这里的 $R$ 是 Ring 环的起始字母,并非实数集。环在计算机和编码理论的研究中有许多应用。关于它的理论十分丰富,本书只是涉及其中最基本的部分。 ## 14.1 环的定义与性质 定义14.1 代数系统 $[R ;+, *]$ ,其中 + ,*为定义在 $R$ 上的二元运算,满足下述条件,对任 $a, b, c \in R$ , (1)可结合:$(a+b)+c=a+(b+c)$ 。 (2)可交换:$a+b=b+a$ 。 (3)有单位元:存在 $0 \in S$ ,使 $a+0=0+a=a$ 。 (4)每个元有加法逆元:存在 $-a \in S$ 使 $a+(-a)=0$ 。 (5)*可结合:$(a * b) * c=a *(b * c)$ 。 (6)$*$ 满足分配律:$a *(b+c)=(a * b)+(a * c),(b+c) * a=(b * a)+(c * a)$ ,则称 $[R ;+, *]$为环。 可将上述定义简化为 $[R ;+]$ 为 Abel 群(交换群);[ $R ; *$ ]为半群,两个运算满足分配律。 `例14.1` $[Z ;+, \cdot],[Q ;+, \cdot],[R ;+, \cdot],[C ;+, \cdot]$ 皆为环。 $\left[M_{n n}(R) ;+, \cdot\right]$ 是环,其中 $M_{n n}(R)$ 为实数 $n \times n$ 阶矩阵集合。,+ 是矩阵的加法和乘法运算。此例中 $R$ 为实数集。 `例14.2` $\left[Z_5 ; \oplus, \otimes\right]$ 是环。由同余类的 $\oplus$ 与 $\otimes$ 运算表可见  $$ \begin{aligned} & {[i] \otimes([j] \oplus[k])} \\ & =[i] \otimes[j+k]=[i(j+k)]=[(i j)+(i k)] \\ & =[i j] \oplus[i k]=([i] \otimes[j]) \oplus([i] \otimes[k]) \end{aligned} $$ 所以 $\left[Z_5 ; \oplus, \otimes\right]$ 是环。 `例14.3`$S \neq \varnothing,[P(S) ; \oplus, \cap]$ 是环,其中 $\oplus$ 为集合的对称差,$\cap$ 为交运算。由于 $\oplus$ 及 $\cap$都是满足结合律,关于 $P(S)$ 封闭。 $\varnothing$ 为 $P(S)$ 之加法单位元,因为任意 $S$ 子集与 $\varnothing$ 的对称差为该子集。任一子集合为其加法逆元。所以 $[P(S) ; \oplus]$ 为可交换群;又由文氏图可验证 $$ \begin{aligned} & A \cap(B \oplus C)=(A \cap B) \oplus(A \cap C) \\ & (B \oplus C) \cap A=(B \cap A) \oplus(C \cap A) \end{aligned} $$  上面 3 个例子中环的乘法运算部分所具有的性质较环所要求的要好得多,如可交换等。这样我们就可引进一些性质更好一些的环。 ## 单位元环 定义14.2 $[R ;+, \cdot]$ 为环,当乘法"."在 $R$ 中有单位元(一般表示为 1 )时,称该环为有单位元环,当乘法"•"是交换的,则称它为交换环。常把乘法的单位元叫做环的单位元。 按此定义,例 14.1 与例 14.2 中的环皆为有单位元的交换环。其中 $Z_5$ 的单位元为[1],例 14.1 中的 $M_{n n}(R)$ 单位元为单位矩阵,其余几个皆为整数 1 。例 14.3 中的单位元是集合 $S$ 。所以 $[P(S) ; \oplus, \cap]$ 是有单位元环,且为可交换的环。 定理 $14.1[R ;+, \cdot]$ 为环,则对任 $a, b \in R$ ,有 (1)$a \cdot 0=0 \cdot a=0$ (2)$a \cdot(-b)=(-a) \cdot b=-(a b)$ 证明: (1)$a \cdot 0=a \cdot(0+0)=a \cdot 0+a \cdot 0$ 两边加 $-a \cdot 0$ 得 $a \cdot 0=0$ 同理 $0 \cdot a=0$ (2)$a \cdot(-b)+a \cdot b=a \cdot(-b+b)=a \cdot 0=0$ 所以 $a \cdot(-b)=-(a b)$ 另一半同理可知。 > 由本定理的证明(1)可见,加法的单位元为什么常被叫做环的"零元",实则因为它在环的乘法中起到" 0 "的作用。 ### 定义14.3 $[R ;+ ,] $ 为环, $a, b \in R, a \neq 0, b \neq 0$ ,但 $a \cdot b=0$ 则称 $a$ 为 $R$ 的一个左零因子, $b$ 为 $R$ 的一个右零因子,统称 $a, b$ 为 $R$ 的零因子。 `例14.4` $ M_{2,2}(Z)=\left\{\left.\left(\begin{array}{ll}a & b \\ c & d\end{array}\right) \right\rvert\, a, b, c, d \in Z\right\}$ ,其中 $$ \begin{aligned} & \left(\begin{array}{ll} 1 & 0 \\ 0 & 0 \end{array}\right)\left(\begin{array}{ll} 0 & 0 \\ 1 & 0 \end{array}\right)=\left(\begin{array}{ll} 0 & 0 \\ 0 & 0 \end{array}\right) \\ & \left(\begin{array}{ll} 1 & 0 \\ 1 & 0 \end{array}\right)\left(\begin{array}{ll} 0 & 0 \\ 1 & 1 \end{array}\right)=\left(\begin{array}{ll} 0 & 0 \\ 0 & 0 \end{array}\right) \end{aligned} $$ 两个等式左边的四个元素皆为 $M_{2,2}(Z)$ 的零因子。 定义14.4 $[R ;+, \cdot]$ 为有单位元环,且有 (1)"."满足交换律。 (2)$R$ 中没有零因子,即如果 $a \cdot b=0$ ,则 $a=0$ 或 $b=0$ ,就称 $R$ 为整环。 最典型的整环是 $[Z ;+, \cdot]$ ,有关它的性质在后面还会进一步讨论。 $[P(S) ; \oplus, \cap]$ 就不是整环,当 $A, B \in P(S), A, B$ 没有公共元时其交为 $\varnothing$(加法单位元)。 ### 定理14.2 $[R ;+, \cdot]$ 为整环,则其乘法满足消去律。 证明:设 $a \in R, a \neq 0, b, c \in R$ 且 $a b=a c$ ,所以 $$ a(b-c)=a b-a c=0 $$ 由于 $R$ 没有零因子,$a \neq 0$ ,故有 $b-c=0$ 即 $b=c$ ,满足消去律。同理 $b a=c a$ 可导出 $b=c$ 。 只含有一个元素的整环 $R=\{0\}$ ,被称为零环,此时 0 也是它的单位元。但当 $|R| \geqslant 2$ 时, $R$ 如果有单位元 1 ,则 $1 \neq 0$ 。 定义 14.5 一个环 $[R ;+, \cdot],|R| \geqslant 2$ ,被称为除环,当 (1)它有单位元。 (2)每个非零元有逆元。 如果一个除环又是可交换时,称它为域。 由定义知当 $[R ;+, \cdot]$ 为域时 $[R ;+]$ 及 $\left[R^* ; \cdot\right]$ 是 Abel 群,其中 $R^*=R-\{0\}$ 。 `例14.5`[ $Z ;+, \cdot]$ 是整环,但不是除环,除 1 外,它没有元素有逆元。有理数集 $[Q ;+, \cdot]$ ,实数集 $[R ;+$,$] 和复数集 [C ;+, \cdot]$ 皆为除环,也是域。 `例14.6` $F=\{a+b \sqrt{2} \mid a, b \in Q\}$ 关于 + 与•是域。 证明:容易验证 $[F ;+, \cdot]$ 为交换环。 1 为其单位元。现在讨论非零元之逆元。 设 $a+b \sqrt{2} \in F$ ,其逆元为 $c+d \sqrt{2}$ $$ \begin{aligned} & (a+b \sqrt{2})(c+d \sqrt{2})=(a c+2 b d)+(b c+a d) \sqrt{2}=1 \\ & \left\{\begin{array}{l} a c+2 b d=1 \\ b c+a d=0 \end{array}\right. \end{aligned} $$ 于是 求得 $c=\frac{a}{a^2-2 b^2}, d=-\frac{b}{a^2-2 b^2}$ ,因为 $a+b \sqrt{2} \neq 0$ ,所以 $a^2-2 b^2 \neq 0$ ,故 $(a+b \sqrt{2})^{-1}=\frac{a}{a^2-2 b^2}-\frac{b}{a^2-2 b^2} \sqrt{2}, F$ 为域。 容易验证 $Q, R, C$ 都是域,分别称为有理数域,实数域和复数域。 ## 群与环的通俗解释与区别 **1. 群(Group)** • 通俗解释: 群就像一个“单向操作游戏”。想象你有一堆动作(比如旋转、翻转),这些动作按某种规则组合后,仍然属于这个游戏的动作集合。每个动作都能被另一个动作“抵消”(比如向右转30度后,向左转30度就能回到原位)。 • 关键特点: 只有一个操作(比如“旋转”)。 任何操作都能被“撤销”(每个元素有逆元)。 有“起点”(单位元,比如不旋转的状态)。 例子: • 钟表的12小时刻度(加12小时等于回到原点,每个时间点都有逆操作)。 • 象棋中的“车”的移动方式(如果规定只能横向或纵向移动,所有合法移动的组合仍符合规则)。 --- **2. 环(Ring)** • 通俗解释: 环是一个“双操作系统”,类似“加减法”。你可以在一个系统里做两种操作(比如加法和乘法),但两种操作有分工: • 加法必须满足群的条件(比如可以“撤销”加法,比如5 + (-5)=0)。 • 乘法则更自由,但必须和加法配合(比如分配律:3×(4+5) = 3×4 + 3×5)。 • 关键特点: 有两个操作(通常叫“加法”和“乘法”)。 加法构成交换群(可以随意交换顺序),乘法只需满足结合律。 乘法不一定能“撤销”(比如整数相乘后,除了1和-1,多数数没有倒数)。 例子: 整数集合(加法是群,乘法是半群,比如5没有乘法逆元)。 多项式(如x²+2x+1,系数在实数中,加法和乘法都符合环的规则)。 --- **3. 核心区别** | 特性 | 群(Group) | 环(Ring) | |----------------|-------------------------------|-----------------------------------| | 操作数量 | 只有1个操作(如旋转) | 2个操作(如加法和乘法) | | 逆元 | 每个元素都有逆元 | 加法有逆元(负数),乘法不一定有 | | 交换性 | 可能非交换(如矩阵乘法) | 乘法可能非交换(如矩阵环) | | 单位元 | 必须存在(如0在加法群中) | 加法必须有单位元(0),乘法不一定 | | 典型例子 | 整数加法、对称图形旋转 | 整数、多项式、矩阵(带加法和乘法)| --- **一句话总结** > 群是“单操作可逆系统”(如舞蹈动作的编排),环是“双操作数值系统”(如整数加减乘)。 > 群关注对称性和操作的“可逆性”,环关注数系或结构的“双操作兼容性”。 仿群的直积概念可引入环的直积定义,并在构造上对环作类似的分析。在此不详述,其整体关系如下 
刷题
做题,是检验是否掌握数学的唯一真理
上一篇:
变换群、置换群与循环群
下一篇:
域
本文对您是否有用?
有用
(
0
)
无用
(
0
)
纠错
高考
考研
关于
赞助
公式
科数网是专业专业的数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