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数网
首页
题库
试卷
学习
VIP
你好
游客,
登录
注册
在线学习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引言
最后
更新:
2025-06-29 20:32
查看:
81
次
反馈
同步训练
引言
## 复数起源:三次方程求解的困境 复数的诞生直接源于16世纪数学家对三次方程求解的探索,距今已经快500年了。意大利数学家卡尔达诺(Gerolamo Cardano)在1545年发表的《大术》中首次提出负数平方根的概念。他在解方程 $x^3 = 15x + 4$ 时,发现必须引入 $\sqrt{-121}$ 才能得到实数解,尽管他认为这种“虚数”是“想象的、虚无缥缈的”,但不得不承认其工具性价值。 庞贝利在他1572年出版的《代数》一书中第一次对复数进行了实际的计算. 然而庞贝利的工作遭到同时代数学家的嘲讽, 创新者似乎还否复数是自己的创新。 到了1702年, 莱布尼茨还把$-1$的平方根描述为"介乎存在与不存在之间的两栖类" . 或许正是这种抵御的情绪也在这个时期使用的名词上反映出来。**复数也被称为虚数-imaginary,虚数,顾名思义,就是虚拟的数或者说是不存在的说明** ,从名称就可以看出,当时数学家对虚数的抵制。 ## 初见曙光 在高中我们已经学过复数,知道复数是一个形如$a+ib$的整体,这里$a,b$是通常的实数,而$i$和任何普通的数都不同, 具有$i^2 = -1$这个性质. 但是,复数到底是什么?如果这个问题无法回答,那么复数就永远难以获得发展。 很快到了18世纪末,这个问题开始出现曙光, 在高斯、韦塞尔等的支持下,复数迎来了令人满意的答案:**即复数表示平面上的一个点**。 应该把 $a+ i b$ 这个神秘的东西看成 $x y$ 平面上以 $(a, b)$ 为坐标的点,或**等价地看成连接原点到此点的向量**.如图.这样来看待的平面记作 $C$ ,并称为**复平面**. 一旦把复数等价于向量,那么向量的那些运算规则,就可以平移到复数上。 {width=500px} #### 复数的加法 对两个复数的加法和乘法现在也可以赋予确定的几何意义,即解释为平面上相应的点(或向量)的几何运算。下图演示了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width=300px} #### 复数的乘法 两个复数乘法,$A B$ 之长是 $A$ 之长与 $B$ 之长的乘积,$A B$ 的辐角是 $A$ 与 $B$ 的辐角之和.(复数的乘法不好套用在向量上,这是复数特有的性质) {width=300px} 一旦复数的几何意义得到解决,复数开始进入翻天覆地的变化。 ## 复变函数 一旦了解了复数的几何意义就可以以复数为变量建立函数。但是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为了方便和实数比较,我们以简单的平方为例,介绍实数和复数对函数的不用意义。 ### 实数平方 $y=x^2$ 传统的, $y=x^2$是非常简单的实数函数,我们在初中就学过,他的图像是一个抛物线,如下图:当$x$取一个值,会有一个$y$值和他对应,然后把$(x,y)$ 对应的点描绘在二维平面上,就得到了$y=x^2$的图像。 {width=200px} ### 复数平方 $w=z^2$ 当我们把实数里的想法移到复数函数里,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思考,就会遇到问题。以复数平方为例: $w=z^2$ , **因为 $z$ 是二维平面上一个点, $w$ 也是二维平面上的一点, 如果要画出 $w=z^2$ 图像,我们需要在四维空间里。 可是我们本身生活在三维空间里,怎么办呢?** 这难不倒数学家,那就画两个二维:把$z$称为原像,把 $w$称为镜像。(想象一下照镜子),有了这个思路,我们看看怎么表示复数的函数。 #### 直角坐标系 让我们用实数还原一下就可以了 令$z=x+yi$ , 令 $w=u+vi$, 所以 $w=z^2$ 就变成 $u+iv=x^2-y^2+2xyi$ 因为实部和实部相等,虚部和虚部相等,所以 $u=x^2-y^2$ $v=2xy$ 上式表明,每取z上的一个点$(x,y)$ 会有w上的$ (x^2-y^2, 2xy)$ 和他对应。但是这么看实在看不出 z 和 w 的关系,**但是假如我们做一下限制**,情况又不同。 现在,假设在原始平面中 $x$ 和 $y$ 的大小以某种方式变化,那么在图像平面中,$u$ 和 $v$ 的相应行为是什么? > 我们必须知道,杂乱的世界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可循的,比如地球绕太阳的椭圆运动,比如古老时钟的单摆运动。这都说明,增加一些额外的限制更能反映现实世界物体的运动情况。 让 **$x$ 和 $y$ 以使得 $x^2-y^2=\text{常数}$** 的方式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前一个方程U定义了一族红色双曲线。然后,让 $x$ 和 $y
免费注册看余下 50%
非VIP会员每天15篇文章,开通VIP 无限制查看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第一篇 复数的概念与表示
本文对您是否有用?
有用
(
0
)
无用
(
0
)
更多
学习首页
数学试卷
同步训练
投稿
题库下载
会议预约系统
数学公式
关于
科数网是专业专业的数学网站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教程采用AI辅助生成,请学习时自行鉴别
如果页面无法显示请联系 18155261033 或 98350603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