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数网
首页
题库
试卷
学习
VIP
你好
游客,
登录
注册
在线学习
高中数学
附录:极坐标与参数方程
极坐标的引入
最后
更新:
2025-05-31 18:52
查看:
679
次
反馈
同步训练
极坐标的引入
## 引入 直角坐标系是我们经常使用的坐标系统,但是在某些情况下,直角坐标系表示物体的方位并不方便。比如一艘轮船,如果我们说:轮船在我们东南45度,离我们10公里,就比说轮船在$(x,y)$的坐标点是$(5\sqrt{2},5\sqrt{2})$ 要方便很多。因此,在数学里引入了极坐标系统。 ## 定义 在平面内取一个定点$O$, 叫做极点,引射线$OA$, 叫做极轴,再选定一个长度单位和角度的正向(通常取逆时针方向).对于平面上任一点$P$, 但$P$不是极点,用$r$表示$\overline{OP}$的长度,$\theta$表示从$OA$转到$OP$的角度.这时$r$叫做$P$点的极径,$\theta$叫做$P$点的极角.有序实数对$(r,\theta)$就叫做$P$点的极坐标,并记作$P(r,\theta)$. 这样建立的坐标系叫做极坐标系,如下图。  在极坐标系中,$r=0$,不论$\theta$是什么角,$(0,\theta)$都表示极点,除去极点,显然,不同的点对应不同的极坐标;反过来任取一对实数 $(r,\theta)$, 其中$0<r<\infty$, $0\le \theta<2\pi$, 我们能够且只能够在平面上找到一点$P$, 使它的坐标恰好是$(r,\theta)$. 由此可 见,平面上除了极点外的所有点和实数对集合: $\{(r,\theta)|0<r<\infty,\quad 0\le\theta<2\pi\}$ 可建立一一对应关系. 有时为了研究问题的需要,我们往往取消上述对$r,\theta$的限制,规定$r$和$\theta$可取任何实数值.如果已知任意有序实数对$(r,\theta)$, 那么,我们可按下面的方法,在极坐标系中作出它的对应点. 以极轴$OA$为始边,作有向角$\angle AOM=\theta$, 如果$r>0$, 在射线$OM$上作$\overline{OP}=r$, 如果$r<0$, 在射线$OM$的反 向延长线上作$\overline{OP}=|r|$. 这样,对任一对有序实数$(r,\theta)$,我们总可以在平面上确定一点$P$; 反过来,对平 面上任一点$P$, 都可对应无限多有序实数对组成的极坐标, 如果已知$P(r,\theta)$, 那么$(r,\theta+2k\pi)$, 当$k$为任意整数 时,都可表示$P$点的极坐标. #### 例题 在极坐标系中, 作出下列各点 $$ \begin{gathered} B\left(4, \frac{\pi}{6}\right), \quad C(2,0), \quad D\left(4, \frac{5}{6} \pi\right), \quad E\left(4, \frac{3}{2} \pi\right) \\ F\left(-4, \frac{\pi}{6}\right), \quad G\left(3,-\frac{\pi}{3}\right), \quad H\left(1, \frac{\pi}{2}\right) \end{gathered} $$ 解:如下图所示  ## 极坐标和直角坐标的关系  在平面上建立一直角坐标系 $O X Y$ 和一极坐标系, 使极点和坐标原点 $O$ 重合, 极轴 $O A$ 与 $X$ 轴的正半轴重合. 设平面上任一点 $P$ 在 $O X Y$ 中的坐标为 $(x, y)$, 在极坐标系中的坐标为 $(r, \theta)$. 若 $P$ 点的极坐标为已知, 且 $r>0$, 则由三角学可知, $P$ 点的直角坐标可由变换公式 $$ x=r \cos \theta, \quad y=r \sin \theta $$ 求得. 若 $r=0$, 公式 (7.1) 显然成立, 若 $r<0$, 则因 $(r, \theta)$ 和 $(-r, \theta+\pi)$ 表示同一点, 故可用 $(-r, \theta+\pi)$ 代替 $(r, \theta)$ 来求 $(x, y)$, 于是 $$ \begin{aligned} & x=-r \cos (\theta+\pi)=-r(-\cos \theta)=r \cos \theta \\ & y=-r \sin (\theta+\pi)=(-r)(-\sin \theta)=r \sin \theta \end{aligned} $$ 因此, 当 $r<0$ 时, 点的直角坐标仍可由公式 (7.1) 求得.反过来, 如果 $P$ 点的直角坐标为已知, 我们可由公式 $$ r^2=x^2+y^2, \quad \tan \theta=\frac{y}{x} \quad(x \neq 0) $$ 求得该点的极坐标, 由上一小节可知, 点 $P$ 的极坐标可对应无穷多对数值, 其中任一对数值都可作为点 $P$ 的极坐标. 在一般情况下, 我们只求 $r \geq 0,0 \leq 0<2 \pi$的一对数值就可以了. 例 7.2 把点 $P$ 的极坐标 $\left(3, \frac{\pi}{3}\right)$ 化为直角坐标. 解: 由于 $$ \begin{aligned} & x=3 \cdot \cos \frac{\pi}{3}=3 \cdot \frac{1}{2}=\frac{3}{2} \\ & y=3 \cdot \sin \frac{\pi}{3}=3 \cdot \frac{\sqrt{3}}{2}=\frac{3 \sqrt{3}}{2} \end{aligned} $$ 因此: 点 $P$ 的直角坐标是 $\left(\frac{3}{2}, \frac{3 \sqrt{3}}{2}\right)$ 例 7.3 把点 $M(-1,-1)$ 化为极坐标. 解: $$ \begin{aligned} r & =\sqrt{(-1)^2+(-1)^2}=\sqrt{2} \\ \tan \theta & =\frac{-1}{-1}=1 \end{aligned} $$ 由于点 $M$ 在第三象限. 因此, 取 $\theta=\frac{5 \pi}{4}$ $\therefore \quad$ 点 $M$ 的极坐标为 $\left(\sqrt{2}, \frac{5}{4} \pi\right)$ ## 点的轨迹的极坐标方程 我们已知, 可用一对有序实数 $(r, \theta)$ 来确定平面上一点的位置, 因此, 平面上点的轨迹有时可用含有 $r, \theta$ 两个变量的方程来表示, 这个方程叫做点的轨迹的极坐标方程或简称极方程
免费注册看余下 50%
非VIP会员每天15篇文章,开通VIP 无限制查看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极坐标
本文对您是否有用?
有用
(
2
)
无用
(
0
)
更多
学习首页
数学试卷
同步训练
投稿
题库下载
会议预约系统
数学公式
关于
科数网是专业专业的数学网站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教程采用AI辅助生成,请学习时自行鉴别
如果页面无法显示请联系 18155261033 或 98350603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