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学习
重点科目
初中数学
高中数学
高等数学
线性代数
概率统计
高中物理
数学公式
主要科目
复变函数
离散数学
数学分析
实变函数
群论
数论
未整理科目
近世代数
数值分析
常微分方程
偏微分方程
大学物理
射影几何
微分几何
泛函分析
拓扑学
数学物理
趣味数学
科数网
题库
教材
高考区
考研区
VIP
科数网
题库
在线学习
高中数学
高等数学
线性代数
概率统计
高中物理
复变函数
离散数学
实变函数
数论
群论
你好
游客,
登录
注册
在线学习
高中物理
第八章 静电场与粒子运动
实验: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
最后
更新:
2024-12-15 12:57
查看:
251
次
反馈
刷题
实验: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
1.实验原理 (1)电容器的充电过程 如图所示,当开关S接1时,电容器接通电源,在静电力的作用下自由电子从正极板经过电源向负极板移动,正极板因失去 电子而带正 电,负极板因得到 电子而带负 电.正、负极板带等量 的正、负电荷.电荷在移动的过程中形成电流. 在充电开始时电流比较大 (填“大”或“小”),以后随着极板上电荷的增多,电流逐渐 减小 (填“增大”或“减小”),当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压等于电源电压时,电荷停止定向移动,电流I=0.  (2)电容器的放电过程 如图所示,当开关S接2时,相当于将电容器的两极板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电容器正、负极板上电荷发生 中和 .在电子移动过程中,形成电流. 放电开始电流较 大 (填“大”或“小”),随着两极板上的电荷量逐渐减小,电路中的电流逐渐 减小 (填“增大”或“减小”),两极板间的电压也逐渐减小到零.  2.实验步骤 (1)按图连接好电路. (2)把单刀双掷开关S打在上面,使触点1与 触点2连通,观察电容器的充电现象,并将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3)将单刀双掷开关S打在下面,使触点3与触点2连通,观察电容器的放电现象,并将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4)记录好实验结果,关闭电源.  3.注意事项 (1)电流表要选用小量程的灵敏电流计. (2)要选择大容量的电容器. (3)实验要在干燥的环境中进行. `例`利用如图所示电路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其中E为电源,R为定值电阻,C为电容器,A为电流表,V为电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充电过程中,电流表的示数逐渐增大后趋于稳定 B.充电过程中,电压表的示数迅速增大后趋于稳定 C.放电过程中,电流表的示数均匀减小至零 D.放电过程中,电压表的示数均匀减小至零  解:充电过程中,随着电容器C两极板电荷量的积累,电路中的电流逐渐减小,电容器充电结束后,电流表示数为零,A错误; 充电过程中,随着电容器C两极板电荷量的积累,电压表测量电容器两端的电压,电容器两端的电压迅速增大,电容器充电结束后,最后趋于稳定,B正确; 电容器放电过程的I-t图像如图所示,可知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不是均匀减小至0的,C、D错误. `例`容器是一种重要的电学元件,在电工、电子技术中应用广泛.使用图甲所示电路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电路中的电流传感器与计算机相连,可以显示电路中电流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甲中直流电源电动势E=8 V,实验前电容器不带电.先使S与“1” 端相连给电容器充电,充电结束后,使S与“2”端相连,直至放电完毕.计算机记录的电流随时间变化的i-t曲线如图乙所示.  (1)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S1____S2;(选填“>”“<”或“=”)  (2)计算机测得S1=1 203 mA·s,则该电容器的电容为__ F;(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由甲、乙两图可判断阻值R1____R2.(选填“>”“<”或“=”) 解:(1)题图乙中阴影面积S1和S2分别表示充电和放电中电容器上的总电荷量,所以两者相等. (2)由阴影面积代表电容器上的电荷量得 $q=S_1=1.203 C , U=E=8 V$,则 $C=\frac{q}{U}=\frac{1.203}{8} F \approx 0.15 F$. (23)由题图乙可知充电瞬间电流大于放电瞬间电流, 且充电瞬间电源电压与放电瞬间电容器两极板电压相等,由 $\frac{E}{R_0+R_1}>\frac{E}{R_0+R_2}$ ,解得 $R_1$ $<R_2$.
刷题
做题,是检验是否掌握数学的唯一真理
上一篇:
电场线、等势面及运动轨迹问题
下一篇:
电容器及平行板电容器的动态分析
本文对您是否有用?
有用
(
0
)
无用
(
0
)
纠错
高考
考研
关于
赞助
公式
科数网是专业专业的数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