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数网
数学题库
数学试卷
数学组卷
在线学习
电子教材
科数
试题
试卷
学习
教材
VIP
你好
游客,
登录
注册
在线学习
高中物理
第十章 磁场
安培力高考实战-平衡和加速问题
最后
更新:
2025-01-30 19:24
●
参与者
查看:
35
次
纠错
分享
参与项目
词条搜索
安培力高考实战-平衡和加速问题
## 安培力作用下的平衡和加速问题 解题思路: (1)选定研究对象. (2)受力分析时,变立体图为平面图,如侧视图、剖面图或俯视图等,并画出平面受力分析图,安培力的方向F安⊥B、F安⊥I.如图所示: ![图片](/uploads/2024-12/8b0736.jpg) ## 高考试题实战 `例`如图(a),直导线MN被两等长且平行的绝缘轻绳悬挂于水平轴OO′上,其所在区域存在方向垂直指向OO′的磁场,与OO′距离相等位置的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且不随时间变化,其截面图如图(b)所示.导线通以电流I,静止后,悬线偏离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片](/uploads/2024-12/2723ae.jpg) A.当导线静止在图(a)右侧位置时,导线中电流方向由N指向M B.电流I增大,静止后,导线对悬线的拉力不变 C.tan θ与电流I成正比 D.sin θ与电流I成正比 解:当导线静止在题图 (a)右侧位置时,对导线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可知要让安培力为图示方向,则导线中电流方向应由 $M$ 指向 $N, A$ 错误; 由于与 $O O^{\prime}$ 距离相等位置的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且不随时间变化,有 $\sin \theta=\frac{B L L}{m g}, F_{ T }=m g \cos \theta$ ,则可知 $\sin \theta$ 与电流 $I$ 成正比,当 1 增大时 $\theta$ 增大,则 $\cos \theta$ 减小,静止后,悬线对导线的拉力 $F_{ T }$ 减小,由牛顿第三定律知,导线对悬线的拉力减小,B、C错误,D正确。 ![图片](/uploads/2024-12/b21b7f.jpg) ![图片](/uploads/2024-12/8d5d98.jpg) `例` 如图所示,宽为L=0.5 m的光滑导轨与水平面成θ=37°角,质量为m=0.1 kg、长也为L=0.5 m的金属杆ab水平放置在导轨上,电源电动势E=3 V,内阻r=0.5 Ω,金属杆电阻为R1=1 Ω,导轨电阻不计.金属杆与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空间存在着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图中未画出),当电阻箱的电阻调为R2=0.9 Ω时,金属杆恰好能静止.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sin 37°=0.6,cos 37°=0.8. ![图片](/uploads/2024-12/f1dd83.jpg) (1)求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 (2)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当电阻箱的电阻调为R2′=0.5 Ω时,闭合开关S,同时由静止释放金属杆,求此时金属杆的加速度. 解:(1)由安培力公式和平衡条件可得 $m g \sin \theta=B I L \cos \theta$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 $I=\frac{E}{R_1+R_2+r}$解得 $B=1.2 T$ (2)由牛顿第二定律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 $B I^{\prime} L \cos \theta-m g \sin \theta=m a, \quad I^{\prime}=\frac{E}{R_1+R_2{ }^{\prime}+r}$解得 $a=1.2 m / s ^2$ ,方向沿导轨向上. `例`如图,两形状完全相同的平行金属环A、B竖直固定在绝缘水平面上,且两圆环的圆心O1、O2的连线为一条水平线,其中M、N、P为该连线上的三点,相邻两点间的距离满足MO1=O1N=NO2 =O2P.当两金属环中通有从左向右看逆时针方向的大小相等的电流时,经测量可得M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1、N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2,如果将右侧的金属环B取走,P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应为 ![图片](/uploads/2024-12/76e753.jpg) A. $B_2-B_1$ B. $B_1-\frac{B_2}{2}$ C. $B_1+\frac{B_2}{2}$ D. $\frac{B_1}{3}$ 解:对于题图中单个环形电流,根据安培定则,其在中轴线上的磁场方向均是向左,故 $M$ 点的磁场方向也是向左的,设 $A$ 环形电流在 $M$ 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B_{A M}, B$ 环形电流在 $M$ 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B_{B M}$ ,测量可得 $M$ 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B_1$ ,则有 $B_1=B_{A M}$ $+B_{B M}$ ,而 $N$ 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B_2$ ,则有 $B_{A M}=B_{A N}=\frac{1}{2} B_2$ ,将右侧的金属环 $B$ 取走, $P$ 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应为 $B_{A P}=B_{B M}=B_1-\frac{1}{2} B_2$ ,故选B. `例`如图甲所示是磁电式电表内部结构示意图,蹄形磁体的两极间有一个固定的圆柱形铁芯,铁芯外面套有一个可以绕轴转动的铝框,在铝框上绕有铜线圈.电表指针固定在铝框上,可与线圈一起转动,线圈的两端分别接在两个螺旋弹簧上,被测电流经过这两个弹簧流入线圈.蹄形磁体与铁芯间的磁场可看作是均匀辐射分布的,如图乙所示,无论线圈转到什么位置,线圈平面总与线圈所在磁场的方向平行.关于磁电式电表, ![图片](/uploads/2025-01/0e3b83.jpg)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磁电式电表的原理是通电线圈在 磁场中因受安培力而转动 B.改变线圈中电流的方向,指针会 反向偏转 C.增加线圈的匝数可以提高电表的灵敏度 D.用塑料框代替铝框,在使用电表时可以使指针更迅速稳定在示数位置上 解:磁电式电表的内部,在蹄形磁体的两极间有一个可以绕轴转动的线圈,蹄形磁体和铁芯间的磁场均匀辐向分布,当电流通过线圈时,线圈在 安培力的作用下转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改变线圈中电流的方向,线圈受力方向相反,指针会反向偏转,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线圈匝数越多,受到的安培力合力越大,越容易转动,可以提高电表的灵敏度,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用铝框做骨架,当线圈在磁场中转动时,导致穿过铝框的磁通量变化,从而产生感应电流,出现安培阻力,使其很快停止摆动,而塑料做骨架达不到此作用,故D错误,符合题意. `例`如图所示,坚直平面内有三根轻质细绳,绳 1 水平,绳 2 与水平方向成 $60^{\circ}$角,$O$ 为结点,绳 3 的下端拴接一质量为 $m$ ,长度为 $/$ 的导体棒,棒垂直于纸面静止,整个空间存在坚直向上,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B$ 的匀强磁场.现向导体棒通入方向向里,大小由零缓慢增大到 $I_0$ 的电流,可观察到导体棒缓慢上升到与绳 1 所处的水平面成 $30^{\circ}$ 角时保持静止.已知重力加速度为 $g$ .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绳 1 受到的拉力先增大后减小 B.绳 2 受到的拉力先增大后减小 C.绳 3 受到的拉力最大值为 $\sqrt{3} mg$ D.导体棒中电流 $I_0$ 的值为 $\frac{\sqrt{3} m g}{B l}$ ![图片](/uploads/2025-01/8db1ed.jpg) 解:对整体分析,重力大小和方向不变,绳1,2弹力方向不变,根据左手定则,安培力水平向右逐渐增大,由平衡条件得水平方向 $F_1=F_2 \cos 60^{\circ}+B I l$ ,坚直方向 $F_2 \sin 60^{\circ}=m g$ ,电流逐渐变大,则 $F_1$ 增大,$F_2$ 不变,故A,B错误; 当电流增大到 $I_0$ 时,安培力与重力的合力最大,即绳 3 受到的拉力最大, $\sin 30^{\circ}=\frac{m g}{F_3}$ ,最大值为 $F_3=2 m g$ ,故 C 错误;对导体棒受力分析得 $\tan 30^{\circ}=\frac{m g}{B I_0 l}$ ,得 $I_0=\frac{\sqrt{3} m g}{B l}$ ,故 D 正确. `例`在城市建设施工中,经常需要确定地下金属管线的位置.如图所示,已知一根金属长直管线平行于水平地面,为探测其具体位置,首先给金属管线通上恒定电流,再用可以测量磁场强弱、方向的仪器进行以下操作:①用测量仪在金属管线附近的水平地面上找到磁感应强度最强的某点,记为a;②在a点附近的地面上,找到与a点磁感应强度相同的若干点,将这些点连成直线EF;③在地面上过a点垂直于EF的直线上,找到磁场方向与地面夹角为45°的b、c两点,测得b、c两点距离为L. ![图片](/uploads/2025-01/6b3e63.jpg) 由此可确定 A. 金属管线在 $E F$ 正下方,深度为 $\frac{1}{2} L$ B.金属管线在 $E F$ 正下方,深度为 $\frac{\sqrt{2}}{2} L$ C.金属管线的走向垂直于 $E F$ ,深度为 $\frac{1}{2} L$ D.金属管线的走向垂直于 $E F$ ,深度为 $\frac{\sqrt{2}}{2} L$ 解:用测量仪在金属管线附近的水平地面上找到磁感应强度最强的某点,记为a,说明a点离金属管线最近;找到与a点磁感应强度相同的若干点,将这些点连成直 线EF,故说明这些点均离金属管线最近,因此通电的金属管线平行于EF;画出左侧视图,如图所示,b、c间距为L,且磁场方向与地面夹角为45°,故金属管线在EF正下方,深度为 1/2 L,故选A. ![图片](/uploads/2025-01/8553fe.jpg)
上一篇:
安培力
下一篇:
洛伦兹力与阴极射线管
本文对您是否有用?
有用
(
0
)
无用
(
0
)
初中数学
高中数学
高中物理
高等数学
线性代数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复变函数
离散数学
实变函数
数论
群论
纠错
题库
高考
考研
关于
下载
科数网是专业专业的数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