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数网
首页
题库
试卷
学习
VIP
你好
游客,
登录
注册
在线学习
高等数学
附录3:麦克斯韦方程组
最后
更新:
2025-07-27 07:00
查看:
260
次
反馈
同步训练
附录3:麦克斯韦方程组
数学来自于物理,所以,数学得学习需要以物理作为背景,本文从物理的角度整体上概况一下数学中遇到的物理知识,下面的介绍主要涉及高中物理,以及少量的大学物理,然后从高等数学的角度看待物理。 ## 标量场与矢量场 #### 标量场 假设有一个标量函数,这是我随便写的一个函数, $$ f(x,y,z)=x^2+y^2-z ...(1) $$ {width=400px} 你可以把这个函数想象为空间里温度的表达式,给定一个点坐标$(x,y,z)$,就可以获得该点对应的温度值,例如取 $f(1,1,1)=1^2+1^2-1=1$ 则表示在空间坐标为 $(1,1,1)$的位置温度为1度,以此类推。 #### 矢量场 对于上面的温度,很多时候我们并不关心该点的温度的大小,而更关心该点“**温度变化趋势**”,很明显,只要两点有温度差,温度就会从高温传递到低温,而且直觉告诉我们,高温会选择最快的方向流向低温。 我们对$f$分别向坐标轴求偏导,就会得到3个数,这3个数组成一个向量,我们称呼他为“梯度”。 比如要求上面函数在(1,1,1)这点的梯度,只要把该函数分别对$x,y,z$求偏导再带入改点的值即可得到。 $x=\frac{\partial P}{\partial x}=2x=1$ $y=\frac{\partial Q}{\partial x}=4y=4$ $z=\frac{\partial R}{\partial z}=6z=6$ 所以,$f(x)$ 在$P(1,1,1)$的梯度就是$\vec{OP}=(1,4,6)$ ,换句话说,**在$P(1,1,1)$点的温度,沿着$(1,4,6)$ 方向温差变化最大**。把每一点的向量生成出来(**温差标出来**),就是该标量函数(我们称作势函数)对应的向量场。 {width=400px} ### 梯度 上面引入了梯度,下面再通俗解释一下,想象一下,你在山上,你要下山,你会怎么走?自然是沿着下山坡速度最快的方向走。 同样的,下图是一个等高线(你可以想象为海拔),山坡曲面由$z=f(x,y)$给出,对于每一点$P_0(x_0,y_0)$,都会有一个速度,因为速度是矢量,通常分解为水平方向的$x$分量和垂直方向上的$y$分量, 但是我们都是使用$i$和$j$表示,即 $\boldsymbol{grad}$ 表示梯度,记号为: $$ \boldsymbol{grad} f= f_x(x_0,y_0)\boldsymbol{i} +f_y(x_0,y_0)\boldsymbol{j} $$ {width=250px} **方向导数**:是一个数,反映的是$f(x,y)$在$P_0$点沿方向$v$的变化率。就像你下山可以有多个方向,所以方向导数也可以有多个数。 **偏导数**:方向导数方向太多,我们通常关心的是只沿坐标轴方向的方向导数,因此二元函数就有两个偏导数。 **梯度**:梯度是一个向量;每个元素为函数对一元变量的偏导数;它既有大小(其大小为最大方向导数),也有方向。你可以把梯度想象为瞬时速度。 在区域 $D$ 上定义的数值函数 $f(x, y, z)$ 称为 $D$ 上的**数量场**,同样,在 $D$ 上定义的向量值函数 $a (x, y, z)=(P, Q, R)$ 称为 $D$ 上的**向量场**.,详见[梯度的作用](https://kb.kmath.cn/kbase/detail.aspx?id=2685) 对于数量场 $f$ 有梯度 $$ \operatorname{grad} f=\nabla f=\left(\frac{\partial f}{\partial x}, \frac{\partial f}{\partial y}, \frac{\partial f}{\partial z}\right) $$ 即生成了一个向量场,称为 $f$ 的梯度场,$f$ 就是这个梯度场的势函数.梯度反映了 $f$ 增长的最快方向和大小. > 梯度相当于连接了数量场和向量场的桥梁,一个数量场通过梯度就可以求出他的向量场。这就相当于给定一个标量函数$f(x)$ 对每点求导,就可以得到一个速度,所有速度的集合,就是一个速度场(速度是矢量,所以是向量场)。 ### 法向量 在一个曲面上,取一个面积元,当这个面积非常小时,这个面积可以近似看成平面。既然是平面,就能找到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这个直线就是法线,正如我们后面要考虑方向,就给他一个更专业的名字:法向量。表示他除了有大小还要有方向,如下图  **更炸了的是,梯度就是曲面的法向量。** ,假设函数为$z=f(x,y)$ ,移项后得到$f(x,y,z)=f(x,y)-1$, 对 $f(x,y,z)$ 求偏导,得到 $(f'(x), f'(y),-1)$ ,这样,我们就确定了曲面的法向量。具体推导请参考 [切平面与法线方程](https://kb.kmath.cn/kbase/detail.aspx?id=395) ### 通量 想象水流以速度$v$通过面积是$S$的管道,那么$\Delta t$内通过的水流量就是$V=vS\Delta t$, 现在把管子开口倾斜,通过的水流量是$V=vS \cos \theta \Delta t$, 关注两个极端情况: (1)$\theta=0$,此时水流量最大 (2)$\theta=\frac{\pi}{2}$, 也管口和水流平行,此时流量为零 {width=400px} 仔细观察 $V=vS \cos \theta \Delta t$ ①如果你这样打括号$V=v (S \cos \theta) \Delta t$, 他的意义是水流速度不变,而通过得面积为有效面积。 ②如果你这样打括号$V=(v \cos \theta ) S \Delta t$, 他的意义是面积不变,但是水流速度分解为垂直截面的速度和平行截面的速度。 这两个理解都对,所以他们的结果是一样的。 设给定一向量场 $\boldsymbol{A}(x, y, z)=P(x, y, z) i+Q(x, y, z) j+R(x, y, z) k$, 其中函数 $P(x, y, z) 、 Q(x, y, z) 、 R(x, y, z)$ 具有一阶连续偏导数, 曲面$\Sigma$为场内的一片有向光滑曲面, $n$ 为$\Sigma$ 上的某一 $M(x, y, z)$ 处的单位法向量。对面积的曲面积分: $$ \iint_{\Sigma} \vec{A} \bullet \vec{n} d S=\iint_{\Sigma} P d y d z+Q d x d z+R d x d y $$ 称为向量场 $A$ 通过有向曲面 $\Sigma$ 的通量 , 详见[通量](https://kb.kmath.cn/kbase/detail.aspx?id=434) ### 散度 我们在矢量场中取一个闭合曲面 $S$ ,其内部空间记为 $V$ 。以向外为正方向,矢量场 $F ( r )$ 在闭合曲面的通量 $\Phi$ 可以用以下面积分表示,积分范围默认为 $S$ $$ \Phi=\oint F \cdot d s $$ {width=200px} 现在我们把该曲面以其内部一点 $r$ 为中心按比例不断缩小,若通量与体积 $V$ 的比值存在极限,就把该极限叫做该点的散度(divergence),用 $div$ 表示, 所以,$A$点的散度为 $$ div \boldsymbol{A} = \frac{\partial P}{\partial x} +\frac{\partial Q}{\partial y} + \frac{\partial R}{\partial z} $$ 这里建议大家把散度当做三维空间里的放射元素。 考虑三种特殊情况: ① $div \boldsymbol{A} >0 $ , 这表示有源源不断的速度向外,这表示这是有**正源**,例如这里点中心有一个粒子。 ② $div \boldsymbol{A} <0 $ , 这表示有源源不断的速度进来,这表示这是有负源,换句话说,他在不断从外部吸收能量,通俗的叫法,这是**黑洞**。 ③$div \boldsymbol{A} =0 $, 既不吸收也不释放源泉,称作 **无源** 对于向量场 $a =(P, Q, R)$ 有散度 $$ \operatorname{div} a =\nabla \cdot a =\frac{\partial P}{\partial x}+\frac{\partial Q}{\partial y}+\frac{\partial R}{\partial z} $$ 即生成了一个数量场,称为 $a$ 的散度场.如前所述,散度反映了流体速度场中的"源"和"汇"。 假设密度不变的水以匀速流动, 对于任何一个闭合曲面,流入的流量(负值)和流出的流量(正值)相等,总通量为零。所以该场的散度处处为零。 详见[散度](https://kb.kmath.cn/kbase/detail.aspx?id=2196) > 散度用于确定是“有源场”还是“无源场” ### 环量 先看一个简单例子:如下这是一汪湖水,其中箭头所指方向为水流方向,长短为水流的力量大小: {width=300px} 要计算一艘船在水流中受到多少旋转的力,就把这艘船丢到水里去。船的轮廓曲线抽象为封闭曲线,我们称为 $\Gamma$ : {width=300px} 详见 [环量](https://kb.kmath.cn/kbase/detail.aspx?id=2686) ### 旋度 上面小船的旋转是宏观体现,本质上是由微观一个个“漩涡”组成的, {width=500px} 那么一个微体元,如何才能旋转呢?想象一个刚体放在磁场里,从左到右受力不同,如下图, 则刚体回进行转动。 {width=300px} 物理学中我们知道旋转线速度 $=$ 角速度 $\times $ 半径 $(v=w r)$ ,所以角速度 $$ \omega=\frac{\partial v}{\partial r} \text {, 即 } \frac{\partial Q}{\partial X} \text { 。 } $$ 旋转轴方向垂直于 $X Y$ 平面。接下来我们看图中的 $A$ 点,如下图: {width=300px} 这里的P1,P2和Q1,Q2指刚体上不同的点相对于 $Y$ 轴和X 轴 的角速度变化。 那么很容易发现该旋转是两个旋转的叠加,某一点的角速度 $$ \omega=\frac{\partial Q}{\partial X}-\frac{\partial P}{\partial Y} $$ 即旋度为 $$ \omega=\left(\frac{\partial Q}{\partial X}-\frac{\partial P}{\partial Y}\right) k $$ 由于这是在XOY平面得出的结果,同样在YOZ,XOZ平面也可以得出同样的推论,因此得到旋度公式,详细介绍请点击[此处](https://kb.kmath.cn/kbase/detail.aspx?id=435) $$ \operatorname{rot} A=\left(\frac{\partial R}{\partial Y}-\frac{\partial Q}{\partial Z}\right) i+\left(\frac{\partial P}{\partial Z}-\frac{\partial R}{\partial X}\right) j+\left(\frac{\partial Q}{\partial X}-\frac{\partial P}{\partial Y}\right) K $$ 向量场 $a =(P, Q, R)$ 出发给出旋度公式 $$ \begin{aligned} \operatorname{rot} a & =\nabla \times a =\left|\begin{array}{ccc} i & j & k \\ \frac{\partial}{\partial x} & \frac{\partial}{\partial y} & \frac{\partial}{\partial z} \\ P & Q & R \end{array}\right| \\ & =\left(\frac{\partial R}{\partial y}-\frac{\partial Q}{\partial z}, \frac{\partial P}{\partial z}-\frac{\partial R}{\partial z}, \frac{\partial Q}{\partial x}-\frac{\partial P}{\partial y}\right), \end{aligned} $$ 这样就又生成了一个向量场,称为 $a$ 的**旋度场**.旋度反映了向量场的旋转程度。 ## 调和场 若向量场 $A$ 的旋度 $\operatorname{rot} A$ 处处为零,则称向量场 $A$ 为无旋场.而一个无源且无旋的向量场称为调和场. 利用旋度,可以推出:如果一个(三维)矢量场在某个方向上没有分量(即平面场),则其旋度的方向(面元的法向量)必然平行于该方向 ### 梯度,散度和旋度的运算公式 设 $f, g$ 为数量场, $a , b$ 为向量场,假定都连续可微.则有以下用 nabla 算子写出的运算规则,它们都可以按照定义直接验证. $$ \begin{aligned} & \nabla(\alpha f+\beta g)=\alpha \nabla f+\beta \nabla g, \\ & \nabla \cdot(\alpha a +\beta b )=\alpha \nabla \cdot a +\beta \nabla \cdot b , \\ & \nabla \times(\alpha a +\beta b )=\alpha \nabla \times a +\beta \nabla \times b , \\ & \nabla(f g)=(\nabla f) g+f(\nabla g), \\ & \nabla \cdot(f a )=f(\nabla \cdot a )+(\nabla f) \cdot a , \\ & \nabla \times(f a )=f(\nabla \times a )+(\nabla f) \times a , \\ & \nabla \cdot(\nabla \times a )=0, \\ & \nabla \times(\nabla f)= 0 . \end{aligned} $$ 特别注意最后两个公式,前者表明任何向量场的旋度的散度为零,即旋度不生不灭,后者表明任和数量场的梯度的旋度为零向量,即梯度场没有任何旋转性质。从格林定理知道这就是满足恰当条件,在单连通区域内与存在势函数等价. ### 三阶行列式 我们定义三阶行列式的计算为:详见[行列式教程](https://kb.kmath.cn/kbase/detail.aspx?id=237) $$ A=\left|\begin{array}{lll} a_{11} & a_{12} & a_{13} \\ a_{21} & a_{22} & a_{23} \\ a_{31} & a_{32} & a_{33} \end{array}\right|=a_{11} a_{22} a_{33}+a_{12} a_{23} a_{31}+a_{13} a_{21} a_{32} -a_{13} a_{22} a_{31}-a_{11} a_{23} a_{32}-a_{12} a_{21} a_{33} $$ 因为我们生活在三维空间,通常用$i,j,k$来表示$x,y,z$轴,那么 就可以得到 $$ \left|\begin{array}{ccc} i & j & k \\ a_x & a_y & a_z \\ b_x & b_y & b_z \end{array}\right|= \left|\begin{array}{ll} a_y & a_z \\ b_y & b_z \end{array}\right| i +(-1)\left|\begin{array}{cc} a_x & a_z \\ b_x & b_z \end{array}\right| j +\left|\begin{array}{ll} a_x & a_y \\ b_x & b_y \end{array}\right| k $$ $$ =\left(a_y b_z-a_z b_y\right) i -\left(a_x b_z-a_z b_x\right) j +\left(a_x b_y-a_y b_x\right) k $$ 如果设 $\boldsymbol{a} =\left(a_x, a_y, a_z\right)=a_x i +a_y j +a_z k , \boldsymbol{b} =\left(b_x, b_y, b_z\right)=b_x i +b_y j +b_z k$ , 则可以得到 $$ \boldsymbol{a} \times \boldsymbol{b}=\left|\begin{array}{ccc} i & j & k \\ a_x & a_y & a_z \\ b_x & b_y & b_z \end{array}\right| $$ 这表示两个向量的叉积可以用一个三阶行列式表示。有了三阶行列式,就可以把一些复杂的公式简写了。 ## 哈密顿算子$\nabla$ 与 拉普拉斯算子$\Delta$ 在进行进一步讲解前,我们介绍两个符号:哈密顿算子和 拉普拉斯算子。 所谓算子, 就是一个函数变为另外一个函数,最简单的$f(x)$求导变成$f'(x)$就是一个算子,更通俗的说,你可以想象为他是一个**简写**。就像我们说电视不说television,而说TV一样,使用算子,会让公式看起来非常简洁,但是苦了不懂算子的人。 在物理中,有2个重要的算子:哈密顿算子和拉普拉斯算子 ### 哈密顿算子$\nabla$ 形如这样的叫哈密顿算子,记做 $\nabla$,中文叫“那布拉” $$ \nabla=\left\{\frac{\partial f}{\partial x}, \frac{\partial f}{\partial y}, \frac{\partial f}{\partial z}\right\} . $$ 这里的$f$表示一个函数,$x,y,z$表示对$f$分别求[偏导数](https://kb.kmath.cn/kbase/detail.aspx?id=380)。 所以,$f$带入不同的值,会有不同的物理意义,常见的有2个: ①设 $f=U(x, y, z)$ 为数量场,则梯度 $\operatorname{grad} U=\nabla U$ . ②设 $f=\vec{F}(x, y, z)$ 为向量场,则散度 $\operatorname{d
子目录
1. 常用标记
其他版本
【高等数学】向量的混合积
【高等数学】数量场与向量场
免费注册看余下 50%
非VIP会员每天15篇文章,开通VIP 无限制查看
上一篇:
附录2:格林公式、高斯公式、斯托克斯公式想说的是什么
下一篇:
后记
本文对您是否有用?
有用
(
0
)
无用
(
0
)
更多
学习首页
数学试卷
同步训练
投稿
题库下载
会议预约系统
数学公式
关于
科数网是专业专业的数学网站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教程采用AI辅助生成,请学习时自行鉴别
如果页面无法显示请联系 18155261033 或 98350603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