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数网
数学题库
数学试卷
数学组卷
在线学习
电子教材
科数
试题
试卷
学习
教材
VIP
你好
游客,
登录
注册
在线学习
离散数学
第七章 群与环
子环与环同态
最后
更新:
2025-01-22 10:53
●
参与者
查看:
29
次
纠错
分享
参与项目
词条搜索
子环与环同态
子环 定义 $14.6[R ;+, \cdot]$ 为环,$S \subseteq R, S \neq \varnothing$ ,当 $[S ;+, \cdot]$ 是环时,称它为 $R$ 的子环。特别在 $S=R$或 $S=\{0\}$ 时称它为 $R$ 的平凡子环,否则称为 $R$ 的非平凡子环。当 $S$ 是 $R$ 的真子集时,称 $S$为 $R$ 的真子环。 根据定义知,$[Z ;+, \cdot]$ 是 $[Q ;+, \cdot]$ 的真子环,而 $Q$ 又是 $R$ 和 $C$ 的真子环,此处的 $R$ 是指实数域。由于环是建立在群与半群的基础上的,所以上一章所证明的有关子群的等价定义可以引入子环中,得到相应的子环的等价定义,在此介绍其中之一。 定理14.3 $[R ;+, \cdot]$ 为环,$S \neq \varnothing, S \subseteq R,[S ;+, \cdot]$ 是 $R$ 的子环,当且仅当,对任 $a, b \in S$ (1)$a+b \in S$ (2)$-a \in S$ (3)$a \cdot b \in S$ 证明:必要性显然成立。 充分性:由(1)(2)知 $[S ;+]$ 为 $[R ;+]$ 的子群,由(3)知 $S$ 关于乘法•封闭,显然满足结合律,$[S ; \cdot]$ 为半群;$S \subseteq R, ~ " \cdot "$ 关于"+ "在 $S$ 上亦满足分配律,$[S ;+, \cdot]$ 为环,是 $R$ 的子环。 定义 14.7 环的中心是指所有与 $R$ 中的任意元在乘法运算下可交换的那些元素全体,即 $C=\{x \mid x \in R, \forall a \in R, a x=x a\}$ 。 定理14.4 环 $R$ 的中心 $C$ 是它的子环。 证明:任取 $x, y \in C$ ,由条件知,对任 $a \in R$ , $$ \begin{gathered} a x=x a, y a=a y \\ a(x+y)=a x+a y=x a+y a=(x+y) a \end{gathered} $$ 所以 $x+y \in C$ ,又 $$ a x=x a, a(-x)=-(a x)=-(x a)=(-x) a $$ 所以 $-x \in C$ ,又 $$ a(x y)=(a x) y=x(a y)=(x y) a $$ 所以 $x y \in C$ ,根据定义知,$C$ 是 $R$ 的一个子环。 定义 $14.8[R ;+$,$] 为有单位元环, e$ 为其单位元,则 $E$(见例 14.7)称为 $R$ 的单位子环。当 $|E|<+\infty$ ,必有 $m, n \in Z, m \neq n$ ,使 $m e=n e, ~(m-n) e=0$ 。使 $k e=0$ 之最小正整数称为环 $R$ 的特征数;如果不存在这样的整数,则称该环的特征数为 0 ,以 char $R$ 表示 $R$ 的特征数。 定理14.5 设 $p$ 为有单位元环 $R$ 的特征数,则 (1)对任何 $a \neq 0, p a=0$ ,而且,当 $R$ 是整环时,$p$ 也是使 $p a=0$ 对任何 $a \neq 0$ 都成立的最小非零正整数。 (2)当 $R$ 为整环时,其特征数或为素数或为 0 . 证明:(1)$p a=p(e a)=(p e) a=0 \cdot a=0$ (2)反证:假定 $R$ 的特征数为合数 $p=p_1 p_2, p_1 \neq 1, p_2 \neq 1$ ,由(1)可知,对任 $a \in R, p a=0$ $$ p a=\left(p_1 p_2\right) a=\left(p_1 a\right)\left(p_2 e\right)=0 $$ 因为 $R$ 是整环,没有零因子,由上式或 $p_1 a=0$ 或 $p_2 e=0$ ,与 $p$ 为特征数的条件矛盾。所以整环之特征数或为素数或为 0 。 环同态 定义 14.9 已知环 $[R ;+, \cdot]$ 与 $\left[R^{\prime} ; \circ, *\right]$ ,若存在映射 $\varphi: R \rightarrow R^{\prime}$ ,对任 $r_1, r_2 \in R$ 有 $$ \begin{aligned} & \varphi\left(r_1+r_2\right)=\varphi\left(r_1\right) \circ \varphi\left(r_2\right) \\ & \varphi\left(r_1 r_2\right)=\varphi\left(r_1\right) * \varphi\left(r_2\right) \end{aligned} $$ 则称 $\varphi$ 为 $R$ 到 $R^{\prime}$ 的同态映射;当 $\varphi(R)=R^{\prime}$ 称两个环同态;当 $\varphi$ 为一一对应时称两个环同构;当 $R^{\prime} \subseteq R$ 时,称 $R$ 到 $R^{\prime}$ 的同态为自同态,同构为自同构。 由群的同态与同构的性质,容易证明环的同态与同构的性质。 定理14.6 设环 $[R ;+, \cdot]$ 与环 $\left[R^{\prime} ; \circ, *\right.$ ,有同态映射 $\varphi$ ,则 $\varphi(R) \neq \phi$ , 定理 14.6 设环 $[R ;+, \cdot]$ 与环 $\left[R^{\prime} ; \circ, *\right.$ ,有同态映射 $\varphi$ ,则 $\varphi(R) \neq \phi$ , (1)$\varphi(0)=0^{\prime}, 0$ 为 $R$ 之加法单位元, $0^{\prime}$ 为 $R^{\prime}$ 之加法单位元。 (2)如果 $R$ 和 $R^{\prime}$ 均为有单位元环,且 $e, e^{\prime}$ 分别为其单位元,当 $\varphi$ 是满射或者 $R^{\prime}$ 为无零因子环且 $\varphi$ 不是零同态,则 $\varphi(e)=e^{\prime}$ 。 (3)$\varphi(R) \subseteq R^{\prime}$ 必为 $R^{\prime}$ 的子环。 本定理的证明留作习题。 推论14.1 若两个环 $R$ 与 $R^{\prime}$ 同构,$R \cong R^{\prime}$ ,则 $R$ 为整环时,$R^{\prime}$ 也为整环,$R$ 为除环时 $R^{\prime}$也是除环,$R$ 为域时 $R^{\prime}$ 也为域。 推论 14.1 的结论不能拓广到两个环同态的情况。 例14.8 整数环与同余类环可以同态,但两个环性质不一定相同。 设 $\varphi: Z \rightarrow Z_n$ ,对任 $x \in Z, \varphi(x)=[x] \in Z_n$ 。它是同态映射,因为 $$ \begin{aligned} & \varphi(x+y)=[x+y]=[x] \oplus[y]=\varphi(x) \oplus \varphi(y) \\ & \varphi(x \cdot y)=\varphi(x y)=[x y]=[x] \otimes[y]=\varphi(x) \otimes \varphi(y) \end{aligned} $$ 且 $\varphi$ 为到上的映射,故 $Z$ 与 $Z_n$ 同态。
上一篇:
环的定义与性质
下一篇:
没有了
本文对您是否有用?
有用
(
0
)
无用
(
0
)
初中数学
高中数学
高中物理
高等数学
线性代数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复变函数
离散数学
实变函数
数论
群论
纠错
题库
高考
考研
关于
下载
科数网是专业专业的数学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