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数网
首页
题库
试卷
学习
VIP
你好
游客,
登录
注册
在线学习
偏微分方程
概括性总结
波动方程
最后
更新:
2024-01-04 21:14
查看:
602
次
反馈
同步训练
波动方程
波动方程或称波方程(英语:wave equation)是一种二阶线性偏微分方程,主要描述自然界中的各种的波动现象—正如它们出现在经典物理学中—例如机械波,包括声波、光波、引力波、无线电波、水波、和地震波。波动方程抽象自声学、波动光学、电磁学、电动力学、流体力学、广义相对论等领域。 历史上许多科学家,如达朗贝尔、欧拉、丹尼尔·伯努利和拉格朗日等在研究乐器等物体中的弦振动问题时,都对波动方程理论作出过重要贡献。[1][2][3][4] 1746年,达朗贝尔发现了一维波动方程,欧拉在其后10年之内发现了三维波动方程。 ## 简介 波动方程是双曲形偏微分方程的最典型代表,其最简形式可表示为: 关于位置 $x$ 和时间 $t$ 的标量函数 $u$ (代表各点偏离平衡位置的距离) 满足: $$ \frac{\partial^2 u}{\partial t^2}=c^2 \nabla^2 u $$ 这里 $c$ 通常是一个固定常数,代表波的传播速率。在常压、 $20^{\circ} \mathrm{C}$ 的空气中 $c$ 为 343 米/秒 (参见音速) 。在弦振动问题中, $c$ 依不同弦的密度大小和轴向张力不同可能相差非常大。而在半环螺旋弹簧 (一种玩具,英文商标为Slinky) 上,波速可以慢到1米/秒。 其他形式的波动方程还能在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理论中用到。 ## 推导 一维波动方程可用如下的方式推导: 一列质量为 $m$ 的小质点,相邻质点间用长度 $h$ 的弹簧连接。弹簧的弹性系数 (又称 "倔强系数") 为 $k$ :  其中 $u(x)$ 表示位于 $x$ 的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距离。施加在位于 $x+h$ 处的质点 $m$ 上的力为: $$ \begin{aligned} & F_{\text {Newton }}=m \cdot a(t)=m \cdot \frac{\partial^2}{\partial t^2} u(x+h, t) \\ & F_{\text {Hooke }}=F_{x+2 h}+F_x=k[u(x+2 h, t)-u(x+h, t)]+k[u(x, t)-u(x+h, t)] \end{aligned} $$ 其中 $F_{\text {Newton }}$ 代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计算的质点惯性力, $F_{\text {Hooke }}$ 代表根据胡克定律计算的弹簧作用力。所以根据分析力学中的达朗贝尔原理,位于 $x+h$ 处质点的运动方程为: $$ m \frac{\partial^2 u(x+h, t)}{\partial t^2}=k[u(x+2 h, t)-u(x+h, t)-u(x+h, t)+u(x, t)] $$ 式中已注明 $u(x)$ 是时间 $t$ 的显函数。 若 $N$ 个质点间隔均匀地固定在长度 $L=N h$ 的弹簧链上,总质量 $M=N m$ ,链的总体劲度系数为 $K=k / N$ ,我们可以将上面的方程写为: $$ \frac{\partial^2 u(x+h, t)}{\partial t^2}=\frac{K L^2}{M} \frac{u(x+2 h, t)-2 u(x+h, t)+u(x, t)}{h^2} $$ 取极限 $N \rightarrow \infty, h \rightarrow 0$ 就得到这个系统的波动方程: $$ \frac{\partial^2 u(x, t)}{\partial t^2}=\frac{K L^2}{M} \frac{\partial^2 u(x, t)}{\partial x^2} $$ 在这个例子中,波速 $c=\sqrt{\frac{K L^2}{M}}$ 。 ## 一般解 代数方法 一维标量形式波动方程的一般解是由达朗贝尔给出的。原方程可以写成如下的算子作用形式: $$ \left[\frac{\partial}{\partial t}-c \frac{\partial}{\partial x}\right]\left[\frac{\partial}{\partial t}+c \frac{\partial}{\partial x}\right] u=0 . $$ 从上面的形式可以看出,若 $F$ 和 $G$ 为任意函数,那么它们以下形式的组合 $$ u(x, t)=F(x-c t)+G(x+c t) $$ 必然满足原方程。上面两项分别对应两列行波——表示经过该点 ( $x$ 点) 的右行波,G表示经过该点的左行波。为完全确定 $F$ 和 $G$ 的最终形式还需考虑如下初始条件: $$ \begin{aligned} & u(x, 0)=f(x) \\ & u_t(x, 0)=g(x) \end{aligned} $$ 经带入运算,就得到了波动方程著名的达朗贝尔行波解,又称达朗贝尔公式: $$ u(x, t)=\frac{f(x-c t)+f(x+c t)}{2}+\frac{1}{2 c} \int_{x-c t}^{x+c t} g(s) d s $$ 在经典的意义下,如果 $f(x) \in C^k$ 并且 $g(x) \in C^{k-1}$ 则 $u(t, x) \in C^k$ 。但是,行波函数 $F$ 和 $G$ 也可以是广义函数,比如狄拉克 $\delta$ 函数。在这种情况下,行波解应被视作左行或右行的一个脉冲。 基本波动方程是一个线性微分方程,并且将会遵循蛋加原理,也就是说同时受到两列波作用的点的振幅就是两列波振幅的相加。这意味着可以通过把一列波分解成它的许求解中很有效。此外,可以通过将波分离出各个分量来分析,例如傅里叶变换可以把波分解成正弦分量。 ## 标量形式的三维波动方程 三维波动方程初值问题的解可以通过求解球面波波动方程得到。求解结果可用于推导二维情况的解。 球面波 [ 编辑] 球面波方程的形式不随空间坐标系统的转动而变化,所以可以将它写成仅与距源点距离/相关的函数。方程的三维形式为: $$ u_{t t}-c^2\left(u_{r r}+\frac{2}{r} u_r\right)=0 . $$ 将方程变形为: $$ (r u)_{t t}-c^2(r u)_{r r}=0 ; $$ 此时,因变量 $r u$ 满足一维波动方程,于是可以利用达朗贝尔行波法将解写成: $$ u(t, r)=\frac{1}{r} F(r-c t)+\frac{1}{r} G(r+c t), $$ 其中 $F$ 和 $G$ 为任意函数,可以理解为以速度 $c$ 从中心向外传播的波和从外面向中心传播的波。这类从点源传 出的波强度随距点源距离/衰减,并且属于无后效波,可以清晰地搭载信号。这种波仅在奇数维空间中存在 (原因将在下一小节中详细解释)。 幸运的是,我们
免费注册看余下 50%
非VIP会员每天15篇文章,开通VIP 无限制查看
上一篇:
泊松方程
下一篇:
热传导方程
本文对您是否有用?
有用
(
0
)
无用
(
0
)
更多
学习首页
数学试卷
同步训练
投稿
题库下载
会议预约系统
数学公式
关于
科数网是专业专业的数学网站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教程采用AI辅助生成,请学习时自行鉴别
如果页面无法显示请联系 18155261033 或 98350603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