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数网
首页
题库
试卷
学习
VIP
你好
游客,
登录
注册
在线学习
高中数学
第十章:解析几何与圆锥曲线
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
最后
更新:
2025-05-31 15:43
查看:
106
次
反馈
同步训练
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
## 参数方程 > 画家拿起笔,在纸上画画,在$t$时刻,可以得到$x=x(t),y=y(t)$ 表明,每一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都可以单独看成$t$的函数 在求轨迹的方程时,有时根据条件很难直接建立曲线上的动点坐标 $(x, y)$ 所满足的方程,但如果引入合适的第三个变量,分别建立 $x, ~ y$ 与第三个变量的联系,问题常常会比较容易得到解决. 我们先来看一个熟悉的问题:假设空气阻力忽略不计,求炮弹被击发后的运动轨迹的方程。 即使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炮弹的运动规律也难以直接用炮弹位置的坐标 $x$ 与 $y$ 的方程表示出来.在物理学中,我们知道,当发射角 $\alpha$ ,发射时的初速度 $v_0$ 确定后,炮弹位置只与运行时间 $t$ 有关,所以可以考虑引人时间 $t$ 作为第三个变量来求运动轨迹的方程。  以炮口所在位置 $O$ 为坐标原点,水平方向为 $x$ 轴,铅垂方向为 $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 2-5-2 所示.设炮弹发射 $t s$ 后的位置在点 $P(x, y)$ 处.炮弹的初速度 $v_0$ 可分解为水平方向和铅垂方向的两个速度,其中在水平方向上的初速度为 $v_0 \cos \alpha$ ,在铅垂方向上的初速度为 $v_0 \sin \alpha$ .由于忽略了空气阻力,炮弹在运动过程中只在铅垂方向受到重力作用.容易求得,炮弹的位置坐标 $(x, y)$ 与时间 $t$ 之间的关系: $$ \left\{\begin{array}{l} x=v_0 t \cos \alpha, \\ y=v_0 t \sin \alpha-\frac{1}{2} g t^2 \end{array}\left(0 \leqslant t \leqslant t_1\right),\right. $$ 其中 $g$ 是重力加速度的值,$t_1$ 是炮弹击中目标的时刻. 我们把上述方程组中的变量 $t$ 消去后,观察它表示的是什么曲线.由第一个方程得 $t=\frac{x}{v_0 \cos \alpha}$ ,代人第二个方程,消去参数 $t$ ,得到炮弹运动的轨迹方程为 $$ y=-\frac{g}{2 v_0^2 \cos ^2 \alpha} x^2+\frac{\sin \alpha}{\cos \alpha} x $$ 由于 $v_0, ~ \alpha, ~ g$ 都是定值,因此炮弹运动的轨迹是一条抛物线. 在这个实际问题中,炮弹运动的轨迹不可能是整条抛物线.首先,因为炮弹被击发前是静止的,必须 $x \geqslant 0$ .又因为炮弹击中目标后也不再按原有轨迹运动,所以我们所讨论的炮弹运动轨迹只是 $x \geqslant 0$ 与炮弹击中目标前的一段抛物线.例如,设目标点与发射点在同一水平线上,则恒有 $y \geqslant 0$ ,从而由 $-\frac{g}{2 v_0^2 \cos ^2 \alpha} x^2+$ $\frac{\sin \alpha}{\cos \alpha} x \geqslant 0$ 求得 $x \leqslant \frac{v_0^2 \sin 2 \alpha}{g}$ .因此,炮弹运动轨迹是上述抛物线 在 $0 \leqslant x \leqslant \frac{v_0^2 \sin 2 \alpha}{g}$ 之间的部分. 由上述讨论可以看到,在求曲线方程时,我们可以先分别求出 $x, ~ y$ 与某个随动点变化的变量 $t$ 所满足的方程 $x=f(t)$ , $y=g(t)$ ,得到方程组: $$ \left\{\begin{array}{l} x=f(t), \\ y=g(t), \end{array}\right. $$ 其中 $t$ 在某个范围内变动. 如果对于 $t$ 的每一个允许值,由上述方程组所确定的点 $P(x, y)$ 都在曲线 $C$ 上;反之,对于曲线 $C$ 上任意一点的坐标,都存在 $t$ 的某个允许值使得上述方程组成立,那么上述方程组就叫做曲线 $C$ 的参数方程(parametric equation),变量 $t$ 叫做参变量或参数(parameter)。 相对于参数方程而言,直接给出曲线上点的坐标 $x, ~ y$ 之间关系的方程 $F(x, y)=0$ 叫做曲线的普通方程.如果像上例那样可以消去参数方程中的参数 $t$ ,就可以将参数方程化为普通方程. 但在不少情况下,由曲线的参数方程并不一定能够化为曲线的普通方程.举一个通俗的例子.假设有一只小虫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爬行,小虫的位置坐标 $(x, y)$ 是时间 $t$ 的函数: $$ \left\{\begin{array}{l} x=f(t), \\ y=g(t) . \end{array}\right. $$ 这揭示了小虫随时间 $t$ 变化的运动规律,就是小虫运动轨迹的一个参数方程.由于小虫爬行的轨迹不似炮弹那样一直向前,而是可以倒退及与自身相交,不可能化为普通方程,这时,用参数方程来表示这一复杂的运动轨迹就成了唯一合理的选择了。 由此可见,用参数方程表示一个曲线,不仅可能有具体的物理或几何意义,也更具有一般性,应用起来有时也更为简便. `例` 求所有斜率为 1 的直线被椭圆 $\frac{x^2}{4}+y^2=1$ 所截得的线段的中点的轨迹. 解 如图 2-5-3,设直线 $y=x+b$ 被椭圆所截得的线段的两个端点 $A, ~ B$ 的坐标 $\left(x_1, y_1\right), ~\left(x_2, y_2\right)$ 是如下方程组的解:  $$ \left\{\begin{array}{l} \frac{x^2}{4}+y^2=1 \\ y=x+b \end{array}\right. $$ 消去 $y$ ,并整理得 $$ 5 x^2+8 b x+4\left(b^2-1\right)=0 $$ 当判别式 $\Delta=(8 b)^2-4 \times 5 \times 4\left(b^2-1\right)=-16\left(b^2-5\right)>0$ ,即 $-\sqrt{5}<b<\sqrt{5}$ 时,上述方程有两个不同的实数解,即直线被椭圆所截的线段存在并且线段两个端点横坐标之和为 $x_1+x_2=-\frac{8}{5} b$ . 设 $A B$ 的中点为 $M\left(x_M, y_M\right)$ ,则 $$ x_M=\frac{x_1+x_2}{2}=-\frac{4}{5} b, y_M=x_M+b=\frac{b}{5} . $$ 所以, $$ \left\{\begin{array}{l} x_M=-\frac{4}{5} b, \\ y_M=\frac{b}{5} \end{array}(-\sqrt{5}<b<\sqrt{5})\right. $$ 就是线段 $A B$ 的中点 $M$ 的轨迹的参数方程. 消去 $b$ ,得 $x_M+4 y_M=0$ .由 $-\sqrt{5}<b<\sqrt{5}$ 及 $x_M=-\frac{4 b}{5}$ ,可得 $x_M \in\left(-\frac{4 \sqrt{5}}{5}, \frac{4 \sqrt{5}}{5}\right)$ .所以点 $M$ 的轨迹方程为 $x+4 y=0$ , $x \in\left(-\frac{4 \sqrt{5}}{5}, \frac{4 \sqrt{5}}{5}\right)$ ,即点 $M$ 的轨迹是直线 $x+4 y=0$ 在椭圆内的 部分. `例`已知点 $M(x, y)$ 在椭圆 $C: \frac{x^2}{16}+\frac{y^2}{9}=1$ 上,求 $x+y$的最大值,并求 $x+y$ 取得最大值时点 $M$ 的坐标. 解 利用三角恒等式 $\cos ^2 \theta+\sin ^2 \theta=1$ ,可以验证 $$ \left\{\begin{array}{l} x=4 \cos \theta, \\ y=3 \sin \theta, \end{array} \quad \theta \in R \right. $$ 是椭圆
免费注册看余下 50%
非VIP会员每天15篇文章,开通VIP 无限制查看
上一篇:
一般二元二次方程的讨论
下一篇:
圆锥曲线的极坐标方程
本文对您是否有用?
有用
(
0
)
无用
(
0
)
更多
学习首页
数学试卷
同步训练
投稿
题库下载
会议预约系统
数学公式
关于
科数网是专业专业的数学网站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教程采用AI辅助生成,请学习时自行鉴别
如果页面无法显示请联系 18155261033 或 98350603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