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数网
首页
题库
试卷
学习
VIP
你好
游客,
登录
注册
在线学习
常微分方程
第二篇 一阶二维微分方程组
一阶二维线性微分方程组模型
最后
更新:
2025-06-08 07:56
查看:
34
次
反馈
同步训练
一阶二维线性微分方程组模型
2.5 一阶二维线性微分方程组的一般理论 在许多实际应用问题中,往往导出线性微分方程组模型,而对于自治线性微分方程组可以导出解析解的公式。对一类非线性微分方程组可以应用线性化方法,通过研究对应的线性微分方程组的性质来进行定性分析(第4章).因此,在本章中,从本节开始介绍一阶二维线性微分方程组及可化为此类方程组的二阶微分方程.在第5章介绍一阶 $n$ 维线性微分方程组。 2.5.1 一阶二维线性微分方程组模型 1.混联电路模型 考虑有电阻 $R_1, R_2$ ,电感 $L_1, L_2$ 及交流电源 $E$ 组成的混联电路(图 2.27),其中,$R_1=R, R_2=3 R$(单位:$\Omega$ );$L_1=L, L_2=2 L$(单位: H ); $E =E \sin t$(单位:V).回路 I 与回路 II 中的电流强度 $I_1=I_1(t)$ 与 $I_2=I_2(t)$(单位:A)为系统的状态变量.对于回路 I ,电感 $L_1$ 上的电压降为 $L \frac{d I_1}{d t}$ ,在电阻 $R_1$ 上的电压降为 $R\left(I_1-I_2\right)$ ;对于回路 II ,电感 $L_2$ 上的电压降为 $2 L \frac{d I_2}{d t}$ ,电阻 $R_1$ 上电压降为 $R\left(I_2-I_1\right)$ ,电阻 $R_2$ 上的电压降为 $3 R I_2$ .由电学中基尔霍夫第二定律得到下列方程组: $$ \left\{\begin{array}{l} L \frac{d I_1}{d t}+R\left(I_1-I_2\right)=E \sin t \\ 2 L \frac{d I_2}{d t}+3 R I_2+R\left(I_2-I_1\right)=0 \end{array}\right. $$ 即 $$ \left\{\begin{array}{l} \frac{d I_1}{d t}=-\frac{R}{L} I_1+\frac{R}{L} I_2+\frac{E}{L} \sin t \\ \frac{d I_2}{d t}=\frac{R}{2 L} I_1-\frac{2 R}{L} I_2 \end{array}\right. $$ 这是一个含有两个未知变量 $I_1$ 与 $I_2$ 的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组.  如果令 $$ \mathcal { I } =\binom{I_1}{I_2}, \quad \mathcal { A } =\left(\begin{array}{cc} -\frac{R}{L} & \frac{R}{L} \\ \frac{R}{2 L} & -\frac{2 R}{L} \end{array}\right), \quad \mathcal { F } =\binom{\frac{E}{L} \sin t}{0}, $$ 则方程组可以写成状态方程形式. $$ \frac{d \mathcal { I } }{d t}= \mathcal { A } \mathcal { I } + \mathcal { F } . $$ 设 $t=0$ 时, $I [0]=\left(I_{10}, I_{20}\right)$ .记 $I _0=\left(I_{10}, I_{20}\right)$ ,则有初值 $I (0)=I_0$ . 2.单摆振动模型 单摆是系于一根长度为 $l$ 的线上而质量为 $m$ 的质点 $B$ .在重力 $m g$ 的作用下,该质点 $B$ 在垂直于地面的平面上沿圆周摆动,如图 2.28 所示.下面导出单摆的运动方程. 假设逆时针方向为计算单摆与铅垂线所成的角 $\varphi$ 的正方向.质点 $B$ 沿圆周的切向速度 $v$ 可以表示为 $$ v=l \frac{d \varphi}{d t} $$ 作用于质点 $B$ 的外力有线的拉力 $T$ 与重力 $m g$ .将重力 $m g$分解为两个分力 $\overrightarrow{B C}$ 和 $\overrightarrow{B D}$ .第一个分力 $\overrightarrow{B C}$ 沿半径 $O B$ 方向,与线的拉力 $T$ 相平衡,它不会引起质点 $B$ 的切向速度 $v$数值的改变.第二个分力 $\overrightarrow{B D}$ 沿圆周的切线方
其他版本
【高等数学】n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
免费注册看余下 50%
非VIP会员每天15篇文章,开通VIP 无限制查看
上一篇:
方程组数值解的欧拉方法
下一篇:
一阶二维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组的通解
本文对您是否有用?
有用
(
0
)
无用
(
0
)
更多
学习首页
数学试卷
同步训练
投稿
题库下载
会议预约系统
数学公式
关于
科数网是专业专业的数学网站 版权所有 本站部分教程采用AI辅助生成,请学习时自行鉴别
如果页面无法显示请联系 18155261033 或 983506039@qq.com